近年来,我区抢抓“双碳”目标机遇,大力推进风光电大基地建设,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今年,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和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绿电产业发展建言,为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举措加快绿电园区建设
“开发区是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刻认识加快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锚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集群化方向,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在提交《关于加快绿电园区建设的提案》中提到,我区绿电开发区也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园区传统产业占比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集中,对化石能源依赖严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园区内火电装机容量较大,火电能耗高、排放大,污染治理任务艰巨,亟待通过新能源替代降低火电依赖;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期,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导致新能源弃电现象时有发生;我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电网结构不尽合理,输电能力有限,制约了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远距离输送,影响了新能源的充分消纳和利用;我区在储能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储能装置规模较小、技术不够成熟,难以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后的电力调节需求。
提案建议,加强绿电园区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结合全区新能源资源和产业基础,制定绿电园区发展规划,明确园区布局、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建立绿电园区建设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针对新建出口型企业绿电消费需求,探索绿电项目与用电项目通过电网企业建设专线直连的供电模式,满足绿电消费国际规则。依托新建用电负荷项目,配套建设绿电项目,完善调度技术、运行机制和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建立源网荷储项目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模式,提升绿电自用消纳水平和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探索以价格机制支持分布式绿电就近与用电企业开展交易,促进分布式绿电规模化发展和就近消纳。优化绿电交易组织和结算衔接,丰富绿电交易品种,降低交易成本。支持发用双方开展多年度绿电交易合作,通过长期协议锁定绿电供需和价格。
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电网互联互通,构建坚强的智能电网体系。推动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提高新能源电力远距离输送能力。加强电网调度和运行管理,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和系统灵活性,确保新能源电力充分消纳。在绿电占比高的地区,探索“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项目”试点,提升绿电供应能力。推进能源对外合作,依托石嘴山等地消纳能力和内蒙古阿拉善盟等地丰富的风光土地资源,探索推进共同建设新能源大基地,打破省域间电力体制障碍,形成网架互通、电力互济、优势互补的能源供给新格局。支持储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储能装置在绿电园区内的广泛应用。
绿电赋能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全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电力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宁夏绿色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为12%,成为全国第四个以新能源为第一大电源的省份。”自治区政协委员马春梅在提交《关于绿电赋能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提到,我区在不断壮大绿电园区发展,太阳山开发区作为宁夏11个绿电园区试点之一,是银川市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也是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平台。现阶段,太阳山绿电园区试点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人才支撑及辅助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
马春梅建议,抢抓氢能产业市场化的战略性机遇,结合资源禀赋和风电、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非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和利用提供政策支撑。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校交流合作,为绿电项目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搭建桥梁,在吸引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为打造绿色电力及上下游产业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打造太阳山氢能产业示范园区,积极对外推介,帮助引荐涉及绿色电力方面的上下游投资项目,持续招引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储能项目,形成大电网主导、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的“源—网—荷—储”格局,结合我区以银川市为主的产业结构,打造电价洼地,并以此为抓手,招引享受购买绿证优惠企业入驻产业园,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半导体等产业融合发展。
提案建议,发改部门牵头,将绿电园区按照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尽早制定负荷资源接入年度目标,逐步实现10千伏(6千伏)及以上高压用户、客户侧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型主体接入全覆盖。大数据局逐步整合吴忠市属国企新能源企业及大数据公司,逐步将绿电园区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应接入市域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确保负荷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鼓励将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绿色金融、碳金融等的支持范畴,重点推进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车网互动、微电网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结合吴忠“两个中心”的区位优势,布局青铜峡—太阳山—盐池氢能产业圈,在G344与G6高速、福银高速、古青高速、银西高速交会处,以200千米为运输半径,建设加氢站(补能站),拓展推广新能源的综合利用,解决复杂路况和重载低碳运输的问题,可以尝试在交通领域应用示范,提升氢能产业创新能力,扩大绿氢生产及多元化应用规模,让更多绿电走进千家万户。(记者 韩瑞利)
宁夏人大网 | 宁夏政府网 | 宁夏纪监 | 宁夏党建网 | 宁夏财政厅 | 宁夏发改委 | 宁夏公安厅 | 宁夏环保厅 | 宁夏审计厅 | 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宁夏商务厅 | 宁夏农业农村厅 | 宁夏水利厅 | 宁夏人保厅 | 宁夏交通厅 | 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 宁夏教育厅 | 宁夏科学技术厅 |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宁夏民政厅 | 宁夏招商网 | 宁夏文明网 |